1、clas-tp《1-6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测评系统
《1-6 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新模式的发展,研究儿童行为发育
规律以及行为发育异常的“发育行为儿科学”应运而生。儿童发育行为的主要内涵包括儿童认知、语言、动作技能、人格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育,而其中语言的发育在儿童行为发育中至关重要。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对儿童而言,语言不仅是认知发育的基础,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也是与人交往的主要媒介。语言不仅影响儿童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与他们认知、情绪、情感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相辅相成,而且对人格发育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语言发育落后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发育问题之一,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的语言能力会赶上同龄儿童,但也有部分儿童的语言能力跟同龄儿童始终有差距,却原因不明,形成“发育性语言障碍”。此外,“语言障碍”也会与某些发育障碍相关联,而迟缓的语言发育有可能是异常发育状态(例如智力发育障碍、听力障碍或孤独症谱系障碍等)最早给人觉察到的征象。研究表明5 岁以前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因此,给予语言发育落后儿童适时的评估、诊断和训练,对他们的预后将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减少他们因语言障碍而引致的情绪、社会交往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而临床上如能及早鉴别儿童语言发育的问题,还可以同时识别出该儿童其他的发育障碍,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要准确判断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问题,就需要有一套以科学方法编制的语言评估工具。对于儿童语言评估和诊断的研究,西方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已经开始,并编制了许多不同性质的量表,有筛查性的、也有诊断性的。其中一些量表专门评估儿童的词汇、语法或叙事能力,也有综合性的量表评估儿童整体的语言表现。例如《Rossetti 婴幼儿语言量表》(The Rossetti Infant-Toddler Language Scale)【2】、《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Picture Vocabulary Test)、《MacArthur-Bates 沟通发展量表》(MacArthur-Bates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ies)、《雷妮氏语言发展量表》(ReynellDevelopmental Language Scales)等,都是一些英语国家经常用来评估学前儿童语言的测试工具。香港和台湾等汉语地区对儿童语言发育的研究也已开展多年,编制出一系列语言发育评估工具,如香港的《香港粤语词汇理解测验》、《香港儿童口语(粤语)能力量表》和《香港学前儿童口语(粤语)能力测试》,台湾的《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等。但由于语言、文化背景、教育及环境的差异,西方国家编制的儿童语言发育评估工具无法直接照搬过来使用,同样,香港地区的语言测试主要适用于当地说粤语的儿童,而其他汉语地区的语言测试也有其地方语言的特质,对于我国说普通话的儿童也不能照搬使用。要应用国外的语言评估工具,测试内容必须先按我国的语言特点、生活习性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大力调整,加以本土化,并在我国经过“标准化”和“常模”建立的过程,才适合我国儿童使用。目前我国一般临床常用的是80 年代引进的《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和近年推广使用的《汉语沟通发展量表》。而专门为我国儿童研制的,则有2006 年的《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2012 年的《学龄前儿童语言能力测试》和2014 年的《普通话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标准化评估》(Diagnostic Receptive and Expressive Assessment of Mandarin,简称DREAM,译为《梦想》)。由此可见,编制儿童语言发育的标准化评估量表,正处于起步的阶段。
为此,我们在香港卫生署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与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部的学者、儿科医生和语言治疗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从2012 年到2020 年历时八年多的时间,编制了《1-6 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并进行了标准化,先后共测试了1614 名儿童,并建立了江苏省1-6 岁儿童语言(普通话)发育的城市常模。《量表》分为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故事理解三个分测验,儿童在每个分测验所取得的测评分数均可与常模儿童的水平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儿童语言发育的水平,为临床诊断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障碍提供依据。通过评估和分析儿童语言各维度的发育水平,还可以指导言语治疗师、特教老师等相关康复工作人员,为个体儿童制定适宜的语言康复训练目标和内容提供指导。